小學老師與高中老師的交集在哪?
我捨棄了很容易贏得掌聲的「跨領域」課程,講講我平日的國文課堂。
只是想讓老師們了解高中老師即使面臨學測的升學壓力,仍然在課堂上做了許多跳脫分數之外的努力,那麼是否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開始這樣的養成教育呢?
這是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播這段影片,很擔心自己邊講邊哭,泣不成聲,引來眾人安慰我。影片沒多久,我看到有人拭淚,滿多人低下頭。但是,我一滴眼淚也沒掉。在家準備這場演講時,不知道已經哭過多少次了。這影片的主角是我們家的安安。
老師總是希望能帶給學生一輩子的影響,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具備利他的精神,讓台灣多更多願意付出的人。
每一堂課,我用行動證明,關懷弱勢生,照顧身心障礙的學生,滿足每個學生「被看見」的渴望,全班也跟著我做這樣的練習,學習挖掘同學的好,體會老師的用心,用寬容與理解的態度接納諸多與我們不一樣的人。當這些成為習慣後,自會內化為個人涵養,在生活中開出美麗的花朵。
在每一次的課堂中,學習的成就感不只來自於對文本的理解,助人也成了學習的成就,非親眼目睹不能體會那樣的感動與改變,散發了自己的光和熱成就他人,這是生命教育。不用預習,從做中學,從課堂落實到生活中,自然而然;從校園裡到社會上,推己及人。
這些都不會影響任何的學業成績,無關乎升學。
即使關乎分數,學生們仍心甘情願凌駕於分數之上展現人性的美好。
即使關乎分數,學生們仍心甘情願凌駕於分數之上展現人性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