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

仙女老師初試啼聲,主持台大SUPER教案獎,十項要訣大公開

作者:余懷瑾

初生之犢

1071116日是台大SUPER教案獎頒獎典禮,我擔任教師組的主持人。第一次擔任主持人,我想應該要讓大家對得獎者印象深刻。

教師組的頒獎流程是40分鐘,壹等獎和貳等獎的得獎者各自主講得獎教案15分鐘,我負責10分鐘主持串場與觀眾提問。

普遍來說主持人是這樣

一般頒獎典禮的主持人是這麼說的:「這一次參加比賽的教案非常的多,每一份教案都相當的用心,評審傷透了腦筋,卻只能選出壹等獎、貳等獎、參等獎和佳作我們只能在眾多作品中選出……」。這樣中規中矩的講法,沒什麼不好,只是太過平淡。


「壹等獎的作品讓我們所有評審相當驚艷,原來地科的課程可以上得這麼豐富,這麼有趣,如果我是學生,我也會想要上陳老師的地科課。陳老師的作品有許多的特點……」這麼平鋪直敘的介紹沒有起伏,無法突顯得獎老師獲獎不易。

「我曾經得過台大第六屆SUPER教案壹等獎,隔年得到第七屆壹等獎,原本想參加第八屆的比賽,哪裡知道出現了余懷瑾條款—連續 2 年獲獎為前三名者,需隔 2 年方能再報名教案獎徵選。……」假介紹得獎者之名自吹自擂最是討人厭。

會說故事的主持人是這樣

我是這麼介紹壹等獎的得獎教師:

「我是余懷瑾,是個國文老師。國中時候,理化經常考不到60分,經常被老師打。我沒讀過高中,更沒唸過地科這門學科。現在當了老師。很幸運的台大找我當教案評審,很不幸的是只要看到自然學科的教案我就先擱著。但當我看到陳老師的教案驚為天人,陳老師的教案說的是「人話」,陳老師「中翻中」的能力太強。專業必須建立在通俗的溝通上,教育也是如此,這是一份我看得懂的地科教案,讓我們歡迎楊梅國中陳炫勳老師。」

我是這麼介紹貳等獎的得獎教師:

「請問台大應力所是不是有位江宏仁教授呢?(台下有人點頭)
江教授在他的臉書社團發了篇文章介紹手機微距鏡,有兩位老師很興奮的想讓他們的學生能夠使用這樣的科學工具。可是遇到了困難,他們的學生雖然就讀高職,但是智力約莫只有小學一到五年級的特教班學生,這兩位老師該如何帶領他們的學生進入微觀世界呢?我們所有的評審見到這份教案相當的感動,社會的文明來自於對弱勢的關注,教育的希望與愛何嘗不是如此呢?感謝這兩位老師為我們做了極佳的示範,讓我們歡迎北門農工莊忠沁老師和曾文農工劉持均老師。」




我想讓觀眾對得獎者與作品產生好奇,因而願意聆聽。
我想讓觀眾知道評審的選評標準,作為來年參賽依據。
我想讓觀眾離開後還記得得獎者的故事,他們都是教育界的典範。

主持十項要訣大公開

每位得獎者的介紹我控制在一分半鐘內,設計了十個精簡表達的要點,烘托地科的「風起雲湧」和特教的「微顯任務」兩個教案的得獎老師出場:

一、  有故事:老師為了學生學習而努力發想的真實案例。

二、  有目標:因應108課綱素養導向而發展的學習活動。

三、 有懸念:引發觀眾追看特教老師如何教會學生手機微距鏡


有鋪墊:蓄積醞釀的情節突出得獎者課程設計的苦心孤詣

五、有反差:國文老師不了解地科,小學程度的高職學生。  

六、有提問:請問台大應力所有位江宏仁教授?增加互動 

七、有亮點:驚為天人的教案是以「中翻中」說「人話」  

八、  有連結:在台大主場以應力所與在場觀眾建立情感連結。

九、  有新意:擺脫多數人直來直往介紹得獎作品的刻板模式。

十、  有觀點:「專業建立在通俗的溝通上。」「教育的希望與愛來自於對弱勢的關注。」

典禮結束後,在場許多老師跟我說他們很喜歡這種別開生面的介紹方式,這一次跨出舒適圈的主持對我而言也是很棒的自我成長。

與王秀槐教授聊天聊到如何精進教師與學生的表達力老師還是這麼的親切這麼的有氣質

更開心的是見到了昔日對我很照顧的田芳華教授,我跟老師說回到台大,讓我有種回娘家的感覺。當年,我把準備參加第八屆的教案收了起來,隔年參加全國SUPER教師獎很感謝當年台大用「余懷瑾條款」肯定我教學設計的能力

如今我也想證明我不只能寫出壹等獎的教案,我也能介紹壹等獎的得獎者,自我挑戰跨越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