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杰
在大學時期,不愛說話的我喜歡在BBS上po文章來代替言語表達,把生活中的一些故事記錄下來讓人閱讀,藉此來讓別人更瞭解我。
然而每篇故事褒貶不一,有的讓人感動,有的則飽受批評,而因為我身為自閉症在人際知覺上的缺陷,難以瞭解自己的故事為何會受歡迎或討厭,所以就難以再繼續精益求精。
後來,在大學晚期時,我修了一門哲學通識課,我想起高中時的國文課有一篇《哲學家皇帝》,認為大學生就應該像哲學家那樣喜歡辯論、講道理。
BBS的文章也從感性的故事變成理性地批判,卻因此讓許多人反彈,說不喜歡我的說教。而我仍舊因為自閉症的人際知覺缺陷,不能理解網友們為何會如此。
直到上了仙女老師的課後,我才瞭解人們喜歡的是聽故事而非道理,因而恍然大悟。
而要讓故事吸引人,則要先將感性的內容經過理性的編排。
可惜的是在上這門課之前,我已經完成我質性研究的碩士班論文了,不然我想若能依仙女老師指導的要領,我論文中寫的自閉症者職場適應故事將更生動、更能吸引人閱讀。
而幾年前受到障礙權益意識啟發,因此想要為障礙者倡議的我,透過了這8堂課的學習,也漸漸體悟到台灣有些身心障礙社會運動倡議者太著重用講道理及批判方式的問題。
由於這門課的同學們都是身心障礙者或障礙者的家屬,在閱讀大家用仙女老師教導的技巧、要領來撰寫的障礙者故事後,我想將會對將來我的倡議方式有不小幫助!
---------------------------------------------------------
作者:仙女老師余懷瑾
我幫台灣公益聯盟上了8堂故事課。
學員資料我在課前看過。
看過也不代表完全記得。
真正認識孟杰是在Line群組的互動中。
我習慣地按「回覆」鍵回覆上一個訊息。
其他人看過也不以為意。
應該是沒意識到要做些改變。
而孟杰常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
不要按「回覆」鍵回覆留言。
要重新tag寫留言的人再回覆。
視障的同學才能「看到」留言。
只要看不慣的地方。
孟杰會主動跳出來。
他在乎規則及對錯。
有人在line群組的操作,影響視障同學便提出糾正。
我很感謝他,讓我更明白如何同理不同障別的需求。
這是他的學習心得,經過他的同意,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