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如何檢測自己是不是過度干預的家長?當你這麼做孩子就弱掉了

這位爸爸憑什麼罵老師

「全台北市竟然有像你這樣的老師?」

「我看全台灣只有你不准學生上課喝水。」


學校日,照例任課老師都要到各班報告,我到了高二的任課班,教室裡家長極度權威的指著我破口大罵,像罵自己的小孩。

其他家長出來打圓場:「我兒子高一給仙女教,老師上課很用心,爸爸你冷靜一點要不要聽聽看老師怎麼說?」「我兒子說老師上課也不喝水。」我閉上嘴沒在槍口上說話,我也沒說話的機會,家長的怒氣轉而到走廊。他在走廊上的咆哮引起其他班級家長側目,把我形容得不可理喻,慘無人道,五十分鐘的課堂該死地不讓學生喝水。

學生看不下去了,伸出援手搭腔「桌上都是水杯都會打翻」,「我們生病,老師還是會讓我們喝水」。整個高二走廊迴音陣陣「我看全台灣只有你這樣的老師不准學生上課喝水。」我好像看到恐龍。

家長們來參加學校日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局規定公立學校需在開學三週內辦妥親師座談,剛接手的新班級常規需要叮嚀,班風需要建立,除了能夠記得幾個認真或調皮的學生,很多學生就算走在校園會覺得面熟,名字也叫不出來,更別提家長說老師我是誰誰誰的家長,誰誰誰如果平常恬靜寡言,那還得費一番功夫想想這孩子有什麼特徵或特色,一時半刻怎麼都想不起來也很正常。
  
我把這樣親師座談的目標設定在親師第一次接觸,家長了解老師上課與帶班方式,老師了解親子關係與孩子需要協助之處,見面三分情,為日後必要的聯繫鋪路,更是為突發狀況的處理暖身

導師告訴我,這位家長是台北市某公立學校的主任,同學告訴我,這位同學跟班上互動不多,不知道他心裡想什麼?

如果您想了解高中課堂我可以說給您聽


老師上課問問題,學生避免被點到名,就會開始裝忙,不是假裝抄筆記,就是像夸父逐日一樣渴得非得馬上喝水不可;分組討論認真的學生無不傾身向前期望能提供自己的想法,更有人直接站起身便於多出點力,懶得參與的學生背桿黏在椅背上,面無表情地喝著水,兩相對照就像平行時空。 


孩子們喝的不是水,喝的是輕鬆悠閒,喝的是懦弱逃避,喝的是拒絕學習。已經預期會發生的狀況,就該在初期建立風氣,沒有觀察期,沒有緩衝期,防微杜漸不是口號,是原則。桌上水杯一打翻,其他學生像球賽中場休息,專注力瞬間消失,拖地的學生忙進忙出,比處理一隻蜜蜂飛進教室裡的尖叫還多出十倍的時間。水喝完了之後,舉手要上廁所,一個人說要去,兩個人說要去,還嚷嚷著「為什麼他可以去,我不可以去?」高中生上課像逛街,悠悠哉哉。

不能喝水的真實情況是如此

很多學生在早自習結束才買早餐,會在第一堂問:「我可以吃早餐嗎?」「好。」學生在午休時忙著社團的排練,會在下午第一堂問:「我可以吃午餐嗎?」 「好。」這孩子如果想喝水,他一樣可以問:「我可以喝水嗎?」就像有的學生會在一上課說「剛才體育課很熱,我想喝水」,「我喉嚨痛想喝水」,讓孩子學習處理自己的需求,這是最基本的表達能力,尤其孩子已經十七歲了。


當家長自以為能夠力挽狂瀾的掌握全局,卻剝奪了孩子生活中所有可能學習的機會。放手才是疼愛,挫折才能成長